教導者,同路人

門訓手記之一


昨天在我們的學生團契(高中至大專生),彼此分享自己在團契中的角色,我分享了這兩個。


作為傳道人,教導是我經常,也自然會做的事情。我更想的是「訓練」,讓青年人的潛質得以發揮,一天比一天進步。我們都是主的門徒,但門徒必須經過訓練。這麼多年來,「門訓」依然是我最核心的工作和目標,透過音樂、事奉訓練,我們都是希望青少年摸得著主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,承接大使命的棒,薪火相傳!


自知年齡差距與今日的青少年越來越遠了。由哥哥、叔叔,年齡快可以成為他們的爸爸了!由牧養八十後、九十後,至現今的二千後,昔日第一批的團友,今日有的已經成為新世代青年人的導師了。例如陪放榜,我已不懂提供適切的意見,也幾乎沒氣力陪跑、陪玩、「傾通宵」,但我的心願依然是跟青年人同行,瞭解他們的處境;而我的優勢,想會是向他們見證:不同年代的青年人,如何都可以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,凡事都能,並且要人不要少看我們年輕。當他們造夢、築夢之時,為他們開開路,打打氣。

門徒生命虛實

門訓手記之二


回想昔日中五開始返教會,學事奉,有成長,除了經驗信仰的增長,也滿足了許多青年人的心理需要-自我滿足和實現。今日的年輕人比我們幸福,他們不乏事奉的機會,也經常有人讚賞,信心被建立。但這就表示他們的屬靈生命健壯和扎實了嗎?


前幾天我跟一位年輕的小門徒茶聚,與她數算神的恩典。我舉例說:假設有三十件基督徒一生要嘗試的事奉。跟一個與她同齡,又是同樣年少便信主,卻是在另一間教會,另一個場景成長的比較:或者那人只是做到五件,我眼前的她已經做過十五件了!


正如我在早前兩次青少年事工分享會,提起昔日年紀輕輕的他們,可以為初信的中一新生栽培,成為「屬靈兄姊」一事,的確令許多與會者驚歎不已。可是,事奉能令人信仰成長,信仰成長卻並非單靠事奉便可。若然信仰的內涵仍是「虛」的,事奉再多,反而會使年輕人生命爆破或崩潰。這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「偃苗助長」的道理,卻在今天「贏在起跑線」的氛圍下,漸被人遺忘。


不過,既然今日年輕人已經預備好,我是反對要他們先乖乖聽話,甚麼也不要做,「被餵養」就好,教會傳統像此,只會令更多青年人走向繽紛世界,因為那裡有更多機會讓他們發揮!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。我們不如將門訓辦得更好、更貼身,務求青年人事奉的過程,都有一位師傅隨行,傳遞的不獨是技巧,更是生命的成熟度,為他們多作解說(de-briefing),讓門徒的生命「實」淨一點。

「不務正業」的傳道人

門訓手記之三


準備為教牧開辦一個「木箱鼓研習班」,收到熱烈報名,瞬即滿額。過去半年,在教會教樂器班,對象不單有青少年,也有成年人,反應熱烈,更有不少肢體、朋友跟我查詢,何時會再開班。其實無論開甚麼班、推展甚麼事工,我都是以門訓為重心,希望不要讓人以為我這作傳道的,「不務正業」。


或者是受薪之故,傳道人不管在辦公、抑或工餘時間,做些疑似「不務正業」之事,都要面對一些迴響。換轉是一位團契導師,在團契後主動為學生補習、教他彈結他、陪他吃東西,一定會得到熱烈掌聲,讚賞這位導師除了攪好團契,還好關心青少年。


我感謝那些出自關心,怕我們因為兼顧不了,而勸我們切勿成為一個「不務正業」的傳道人的朋友;卻因出於敵意或質疑,提出種種質詢的,曾經心有不忿。


聖經記載耶穌常跟人稱為罪人的在一起,備受律法主義者質疑,甚至說祂只顧「飲飲食食」。在一次類似的場合,祂說了新酒、新皮袋的教導:「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,兩樣就都保全了。」我意會:新的思維才能容下新的方法,新的心才能容下萬千質疑,以目標為本,繼續在門訓工作上竭力盡忠。為免令領袖們誤會,我會努力說明我是如何在這些懷疑「不務正業」的事情裡,實踐我認為真正的門訓精神。

教樂器都可以係門訓?
門訓手記之四

擔任傳道人這十多年,數不清曾收過幾多想跟我學結他的徒弟。可惜的是,他們不是三分鐘熱度,就是抵不住艱辛,半途而廢。我最後一位收的結他徒弟,肯練習,又能持久跟我學了幾個月,卻忽然不返教會、不上堂。還記得本來那堂是準備教他彈「主愛大能」的,最後,只剩下一份儲在電腦的筆記。

我說:從此不教人學結他了。我不是想放棄,而是要選一些樂器,是我能教得懂門徒,又能藉教學,讓他們在個人信仰生命、團隊彼此建立,都可以有成長的。樂器訓練能鍛練信心,這就是門徒最首要的功課。

前年我自學「烏克」和「奇盒」後,先嘗試為自己的小門徒開班。僅僅學了幾個月,他們在生活營、暑期活動結業慶典協助敬拜,備受讚賞。去年九月,到任新的教會,一連開了幾班教青少年,也教成年人,讓他們嘗試在聖誕報佳音、青崇、讚美聚會中「初試啼聲」,學員當中有從來未學過樂器的,藉此領略靠主凡事可能,為主可以燃點夢想,服事和激勵他人。

若要開正式的「門訓」,我想還要花上幾年的認識。可是透過音樂這平台,我們開始彼此認識,更有個別深入的分享,點滴之間,就傳遞了信仰的經歷、屬靈的體會。我更刻意身體力行,不管是樂器班的教材、每堂課的準備、網上資源的收集,我都不遺餘力,親力親為,盼望透過盡心事奉的榜樣,生命影響生命,若說這就是門訓的精神,你還會反對嗎?


卡片中的小秘密
門訓手記之五

已經很多年沒為自己弄過名片了,反而過去幾年,團契每兩個月印一張「週會卡」,我接手這工作,負責設計,足有兩年多之久,弄了為數不少滿意的作品。這些卡片,每張都像蘊藏了一個小秘密,就是我對牧養的少年人的一份期望,以及對門訓工作的一份堅持。

其中有幾張,寫上了「在團契中,我們認識神、成長、關懷、學習團結......」配以團友率真的臉孔,每張相片也是我在團契聚會時留心拍下的。每位我牧養過的學生都知道,我喜歡影他們(詳細可看我的《回到呼召之處》系列文章,第十九篇:《亮相》),就像父母愛影自己的孩子一樣。或許團契的內容未必次次精彩,返的人也不是經常踴躍,每個生命卻是基督活活的見證人,吸引更多少年人都來一同認識主,就如我所創作的《歡迎歌》最後一句:「Come join us!」

這都是我對門徒群體的一種憧憬。然而我知他們常常會灰心,因著人來人往,曾經與自己一起返的同學放棄了聚會,原本生氣勃勃的小伙子,頓時覺得卡片上所寫的,尤如騙人的廣告,是誤導人的銷售手法一樣。回看卡片上的眾多臉孔,我也無從否認,因為數得出這一個、那一個,許多位,已於團契消聲匿跡(並不是因為升了團)。

十多年了,牧養過八十後、九十後、二千後的我,難道還會以這為新聞嗎?我也不會借左右而言他,自圓其說,繼續邀請更多人做青少年導師,參與這個「大騙局」。我並沒美化門徒群體。除了因為這是聖經的應許、耶穌的心意,更因我曾有牧養過的少年人,親自用其生命的成長來證其實在。

其實我又是否一定要為自己弄名片呢?正如保羅說:「你們就是我的推薦信。」(林後3:2)所以我也可以說:「憑這些卡片,你們可認識我是何許人了。」

暑假是黃金檔期
門訓手記之六

為青少年安排精彩的暑假活動,藉此傳福音、招募「新力軍」,必定是所有教會的重要議程。我在新教會也準備第一次協助籌備有關活動,但想起以往多年,暑期活動除了是傳福音的重要橋頭堡,也是訓練門徒的重要時機。

當然,要趁暑期為青少年安排課程,把握培訓機會。然而我認為,生命的教材比課程重要。他們在暑期能讀完一次聖經是好,但不一定比他們能有生命的成長更寶貴。正因暑期是佈道的好時機,我們的「門訓」能否以教導為輔,以實踐為主,讓他們將佈道的異象化成行動?他們對團契有夢想的,我們可以領導他們,讓他們把握暑假這黃金檔期,造夢、築夢、也燃夢。

這是我多年來的身體力行,要成功和有效,絕對不易。首先,是教會能夠給予這樣的空間,牧者也要有過人的應變能力。因為要訓練少年人參與籌備或協助,我們是有若干程度的冒險:例如他們構思出來的未必最理想,我們要有心理準備「補鑊」;籌備進度也未必如理想,要容許一定程度的延誤等等。

其實更難的是,要少年人有這樣的異象和承擔。作為牧者和門訓導師,我必須不斷盡力去鼓勵他們,長年累月經營彼此的關係、平日在團契孕育事奉的氣氛、恆常的教導和門訓,點點滴滴,有如同愚公般的恆心。配合教會能清晰定位:願意信任他們、培育他們、授權他們。其實少年人心底有夢,神亦會作出呼召和感動。

我們有訓練過少年人擔任事奉的導師,必定有感:找他們去做,比自己導師們獨力去做,要花的時間反而是以倍計!不過我們看見他們的成長,便知道所做的,真有價值。反之,許多不刻意藉事奉培育下一代的教會,此時或者做得輝煌,將來要面對的荒涼,會是沉重的代價。


【星光乜乜耀基督】之活動「失焦」
門訓手記之七

承上文,其實我看要推動少年人籌備活動並不難。反而要問的是,我們要他們在籌備過程,要學習、經歷甚麼呢?

在中學生福音團契(ISCF)的雜誌看過一篇文章,標題:【星光乜乜耀基督?!】(《Catch》第 107 期)探討的是籌備佈道會時濫用了「名人效應」,也有分享學生籌備佈道會過程中的失焦:

「......『做事』的熱心令他們忽略了彼此的關係。第一年的《尺度尋船》,每一次會議,全體籌委共廿多三十人都會出席;但第二年的《熱帶棄船》,卻變得很系統化:『我們分了不同部門,有PR team,有drama team,有 music team,有 admin,又有分 committee 和 sub-committee,開會時不用齊人,決定了大方向後,便回去各自討論。』小明、Marco 和 Justin 因需要經常與不同部門合作,故特別察覺部門間的距離 —— 這部門並不認識那部門的所有人(有些籌委甚至是在佈道會當天才首次見面認識),不同部門又各自有其想法和期望。」

這也許是今天大專院校籌辦活動的手法,不經不覺由一些大專基督徒,或一些專門做大專生福音工作的傳道人,帶進了教會。我見過有規模少於200人出席的類似聚會,竟也用上如此龐大的架構去籌備。我想,牧者單單要安排跟每位學生開會已經不可能;這樣,真的能在當中進行「門訓」呢 - 我心目中的門訓就是重生命的建立,而非單單讓學生籌備活動。

可惜的是,我留意領導者著眼於活動的規模,更以「數字」挑起青少年的興奮心情,但究竟有沒有強調最重要的,例如籌委之間同心、同行,恩賜互相配搭,彼此相交和扶持呢?這值得青少年工作者反思和警醒,正如上面所提的文章,作者接著分享:「為了促進部門之間的關係,他們特別預備了一次祈禱會 —— 但最後也就只能辦這麼一次而已。『當時年少無知,以為唱唱歌、祈祈禱,事情就會變好。』回想,他們形容那時的狀況跟教會很像,『行政效率高了,但對人的關顧很少,很機械化,』搞活動傳福音,過程中卻沒有福音的內涵。」

若說強調「名人效應」是重即時效果、棄生命見證,強調規模要大的活動籌備,容易令「事務」過後,青少年生命格外空虛,縱使活動搞得出色,亦未必能令門徒的生命打穩根基。「搞活動傳福音,過程中卻沒有福音的內涵。」



不常同在,倍感自豪

門訓手記之八


暑假快到,想起離開了之前培育的一班小門徒,已接近一個學年。在Facebook看到他們在最後一次學校團契帶領敬拜的影片,其中有領敬拜的、分享的、彈結他的、打木箱鼓的,當然還有鏡頭背後,負責拍攝和上載影片的。一幕幕昔日教導他們的片段,像快鏡般掠過,剎那間便到了收成的一刻。心裡湧起一股暖流,也是一份自豪的感覺。


師傅說:「當你離開了事奉群體,他們仍能茁壯成長,這就是牧者的成功」。我不知這裡有幾大部份是自我安慰,或自視過高?畢竟牧養的責任交接了,我不敢邀功。想到最鼓勵自己的一段經文,是「某某撒種,某某澆灌,但叫他們生長的是神;撒種的、澆灌的,都算不得甚麼。」只是見到他們將所學到的運用出來,確有「不枉努力教過他們」之感。希望在孩子的成長歷程,教導時曾鼓勵過他們「不放棄」、「追尋夢想」等信念,能在他們往後的日子,繼續發揚光大。一年,時間尚短,或要三五七載,才能見真章!


尤記當日想鼓勵一個有志學木箱鼓的學生,離任前想將我一個小鼓送贈,一方面作留念,二方面也希望她可繼續練習。她後來跟我說,因為家中空間有限,父母不准她接受這禮物。雖然感覺有點失望和可惜,但神的感動的確可以突破困境,若學生們能夠繼續尋夢,才更重要!因此見到一群學生努力事奉,活出夢想,確實讓為師、為父的我,雖然不常同在,卻是倍感自豪!


2015 Summer Mission
門訓手記之九

一個說短不短,說長也不長的暑假,教會醞釀了至少有七件,可以讓放暑假的青年團友參加的服事或培訓。我向幾位剛考完公開試的團友預先張揚這數字,但因為我的目標是「門訓」,我不急於要他們談如何分工,我引導他們先用一些時間分享夢想,談談異象。

我在白板寫上一個大字:Dream(夢想)。接著我用了「心智圖」(Mind Map)的方式,請他們提出想法,然後我將這些意念串連起來,成為一幅夢想的藍圖。其中一位同學提到想善用青春,另一位則說不想再被動地去服事,希望能多一點自發;跟著他們分享了在音樂、運動、傳福音、受浸與未來服事的種種構思。

兩個多小時不是白花的,整理了想法,結果除了那七件已有的事情,還多了幾樣自發的項目。不過,這些已不再單單是「事務」,還盛載了幾位團友的主動構想。最後,我推動他們思想如何跟其他團友分享,最後,我們決定了用個別交流的方法,來傳遞這天所傾的。這天出席的四位團友,也成為了本年暑期活動的核心小組,往後將一同動員其他友伴,一同回應每個行動,完成使命!

這是我想提出,在鼓勵青少年籌備活動時,要落實「門訓」的理念:1)教會要有預算、計劃,但必須同時引發他們主動探索。門訓導師要適時作出「解說」(debriefing),讓他們知道服事的過程,可以如何成就神所賜下的夢; 2)他們或會提出計劃以外的構思。我們要保留一定的彈性,就著各人的恩賜,讓他們能盡情發揮,這樣的成長必定更美!3)牧者繼續擔當橋樑的角色,同時他也是促進者、推動者,守望他們,定期綜合成長的體驗,讓他們邊事奉,邊經歷屬靈生命的成長。



最珍貴的角落

門訓手記之十


為預備今次以利亞團的生活營,終於完成這首歌的粵語譯本。


說「終於」,因這首歌原是上一批自己牧養的青少年,其中一首至愛的金曲。我知道他們為何感動。正如我在粵譯本最後一句填上:「一生裡得一知心友,傾心傾意,夫復何求?」這首歌的難填之處,或許不在於要用上恰似原著那豐富而細膩的描寫,而是當最感動一刻,想填上切合意境的歌詞時,原歌所編寫的一份理想,很快卻隨著現實情況而又變得虛幻。


有幾次聽團友分享這首歌,是在生活營、年度的音樂分享的場合。年青人講feel,我卻看見人的感覺,卻總是如風易逝。我今天終於能完成這譯本,是因為我仍然確信團契中的真情真愛,知心互信,還是值得我們熱切去追求的。


記得在第一班牧養的青少年當中,我們也有過難忘的營會片段。最深刻的一次,並不是唱這首歌,而是另一首:《祢讓我生命改變》。那次,我請團友輪著站在大家的當中,接受我們的祈禱。那些年,這班大部份是中學的團友,關係不算太緊密。但我熱切的為他們祝福,盼望他們珍惜彼此的情誼。其實,我作為一個平凡人,也渴望他們珍惜我與他們的情誼,不過相比他們之間的同路人關係,我還是放輕了自己的需要。


又到了新一年的生活營的季節。我依舊想起跟每班團友在生活營相知、相交的片段。昔日建立了的情誼,相信就是他們今天仍留在教會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。當我勉勵另一批我牧養的青年人彼此相愛時,也代表我會更想念昔日我曾勉勵的每一群孩子。


門徒真友營~記以利亞團生活營之一

門訓手記之十一


今次跟導師一齊籌備的以利亞團生活營,頗具備門訓的元素。


入營的團友會被賦予一個門徒的身份。我們是按照七位入營團友的特性,在十二使徒中(除了猶大),為他選定一個角色。各人要按照這角色,在每次用餐時,有特別的任務、對白,作出演繹。在營會的最後一天,大家會猜對方是甚麼角色,然後揭曉。


團友因為不同原因,有超過半數並未能準時入營。導師設計了一些特別任務予營友,來幫助陸續入營的,「成為門徒」。如此「一領一」、「舊帶新」的行動,相當有門訓的意味。


透過團隊遊戲,導師帶出了門徒要團結、分工、發揮恩賜、互相服事的主題。我們一起討論今年的福音聚會形式和主題,讓團友開始明白要對團契作出承擔。在「城市定向」的活動,團友要拯救被擄走了的「人質」,帶出了要守望團友的重要性。在晚會,我們總結了團契中各人要擔當不同的角色,並且坦誠分享自己活出自己角色的難處,學習聆聽他人的需要,具體表達鼓勵和代禱支持。最後的閉營禮,我們在彼此的團衣留下我們的足印,帶出同行,一同背十架奔走天路的信息。


以下是六個環節的名稱:「一個也不能少」、「保守合一的心」、「團結就是力量」、「各人各展所長」、「難難關關關過」、「團契靠你與我」和「留下雙雙足印」。若要我為整個營命名,我會將之命名為:「門徒真友營」。


我的寶具樽~記以利亞團生活營之二

門訓手記之十二


有一個活動貫穿了全營,是每一位營友都會有個玻璃樽,在營會每一環節結束,營友都會寫一些字條,送給其他人,放入樽內。我們稱它為「寶貝樽」,代表著一個又一個寶貴生命,盛載著各人對他的祝福;由第一日空空的,至最後一天充滿了愛的留言。玻璃樽要小心保存,尤如我們的生命都是脆弱的,要彼此守望、愛護。


第二天的「拯救人質」行動,雖然只是一個模擬的遊戲,真實的情況卻是團友必須關注的。這是指我們要好好守望團契的成員,他們在信仰上失腳,被世界擄去,往往就在我們不為意的時候。那天我跟另一位導師帶了兩位團友走,在一個地方坐了下來,還吃了下午茶,傾談有關信仰的事,比四出奔走,找我們的團友輕鬆得多。「失了蹤」的團友也許同樣是享受著世界的快樂,卻不知我們正在費力尋覓他們。


最後一天的結束活動,團友要逐一運送各人的「寶貝樽」到安全地點,且再群策群力,任務看似簡單,卻也要審慎完成。最初他們運送團友的「寶貝樽」,是每次運送一個,最後剩下導師的那四個,我請他們要一次過運送,難度高了,象徵意義也大了,表示團友甚至願意承擔導師的生命,這是作導師者的心聲,有朝一日他們成長、成熟,我們放心很以重任。


教少年人衝破障礙
門訓手記之十三

透過一個關於「障礙」的board game,跟幾位升中四或以上的學生,談談七月開始,她們要出席成人崇拜的安排,聽聽她們的心聲。

在崇拜聽道:聽不明、要長時間坐、悶,多多少少的感受,我們導師都理解。這正是教會要有青少年團契的原因,但因著一些障礙,少年人只會返崇拜,於是有「初中班」作為緩衝之策,然而在主日,人手、形式、地方都有種種限制,尤如少年人在生命的成長,面對諸般障礙。

透過遊戲她們似開始明白,在遊戲的規則、在現實的環境,面對障礙,若不是去逃避,便是要去解決問題,尋求出路。

就如這一天我們也要面對地方不足的限制。乘電梯的過程(註:學生在十七樓完了崇拜的唱詩環節,然後才到其他樓層開組),有學生在短短一兩分鐘,已不停發著牢騷來。其他大多默不作聲的,是在心裡嘀咕,還是毫無感受呢?這或多或少反映著少年人面對限制的反應。

這個遊戲的目的,一方面是為對手設置障礙,以求獲勝,同時要排除障礙,尋求出路。困難當前,有人逃避、有人埋怨、有人毫無感受,但也有人活出信仰,這豈不也是栽培最後一課講的「順服」- 在任何環境,依然以耶穌所教導我們的,展現生命美好的見證嗎?

希望藉體驗學習,少年人開始明白,歸根究底,最大的障礙其實是「自己」。自設障礙,怎樣也不可能衝得過,捨己順服,卻可以生命有所突破!我在跟她們分享後總結:「若然今日因為資源不足,未能為你們安排最適切你們的聚會,但你們可以有個夢想,將來你成為導師,幫助其他人!」但有多少人總是看到別人為自己設立障礙,卻忘記自己也是阻礙著他人的呢?何不嘗試立志,成為別人的開路先鋒,一起破除障礙?


從自助到助人 - 幫助少年人學習服事 

門訓手記之十四


明年主日初中組會試用一套有關「品格」的教材,內有查經、教導內容和配合的活動建議,來幫助少年人投入學習。整套教材共涉及十九個品格,我讓少年人自己先選出最喜愛的四個,在第一及第二季使用。自己訂立目標,除了更能切合需要,也是希望他們更多體會「服事」是甚麼。


想起那已是十六年前的往事,一件刻骨銘心的牧養片段。


「初青」是我牧會第一批牧養的少年人,那年,我讓他們自選團契的團訓。當時有兩段候選經文,是我先為他們預備的。最後他們選了「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」那一段,然後,我受感按照他們的選擇,也是他們的立願,創作了團契的第一首團歌:「初青之歌」,也是我往後創作許多詩歌的開始。最近重聚時我跟他們再談起往事,當年選團訓的確並非「真普選」,然而陳列在他們面前的,都是神對年輕人美善的心意;加上自己的選擇,就成為獨特的成長歷程、生命之旅。


我看「服事」是主動、喜樂,有「當家作主」,自己的事自己來承擔。導師的角色是引導、提攜、訓練,幫助牧養的群體發掘其特有的色彩,摸出成長的路來。


他們所屬的大衛團也成立了第一屆職員會,學習服事。導師幾乎是採用「無篩選」的準則,讓返了一段時間的團友,如若願意,都當上職員。因此令人震撼的畫面出現了,平均十多二十人返的團契,職員人數竟然合共有十五位。但就職當日,情景卻彷彿令人開始擔心,因為,當日出席的職員只有四人。我都覺得我們是反傳統和冒險的,放心又放膽,我卻是希望少年人藉這服事的過程,漸漸培養起一份責任感,和主動追求屬靈的成長吧!


在教導初中組有關「服事」時,我跟他們分享使徒行傳6章1-6節,一般作為第一次選執事的經文。執事 - 希臘文 Diakonos  - 字根來自Diakonia(服事),意思就是「服事的人」。當時說希臘話的一群基督徒因著教會的缺乏而生出怨言,使徒真有智慧,從他們當中選出七人成為「執事」(留意七個執事的取名都是希臘的名字)。讓有意見的成員加入成為服事的人,自己的問題由自己解決。我相信少年人可以從埋怨的人成為服事者,不過導師們或要加倍努力。這是值得的,是教會薪火相傳的動力來源!


http://tonylui.jimdo.com/門訓手記/


少年團契的承與傳

小堂大做之六  門訓手記之十五


建立少年團契,不輕易!以我們為例,大衛團的年紀是由小五至中三,到團友長大、成熟了,也是升團的時候了。如今初中的同學很忙碌,近期較穩定出席的團友,都是透過義補招募的。他們不單是初信,也比較年幼。


可是我們正計劃跟他們一起籌備在四月舉行,一年一度的大衛團佈道會。「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」,經過三次週會的準備,我看見神動工了!


機緣巧合,在facebook重遇十多年前認識,於學生時期,有份到處去中學攪佈道會的年青姊妹。她已經蒙主呼召,如今接棒成為新一代的青少年牧者。今天我邀請了她來團契分享,分享之後是應用環節,亦即是要決定佈道會該怎樣安排。神建立了團友的心。火是會越傳承,越旺盛的!究竟有甚麼話、甚麼的經歷分享,令這些年幼的團友受感動呢?


「今日是由別人去呼喚你,將來要由你去呼喚人。今日別人祝福你,將來你要去祝福人!」少年人總像很被動,每次都是由導師去「呼喚」他、幫助他。但當有天他們領略自己長大了,是可以鼓勵他人、甚至成為領袖。


「我們當年一班中學生,一同構思佈道會的主題和內容。好像話劇中用的實例,受眾會特別覺得有共鳴,因為大家就是同一個年紀。」這就是學生工作的爆發力!只要在「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、清潔上,作信徒的榜樣」,神會使用年輕人,去帶年輕人的!


「要想想上帝是真真正正在我們當中。若你不信上帝是真的,你又為何要去事奉祂呢?」今天我們只有九位團友出席,大部份是最近才返團契,還是初信的。加上其他少返的團友,或許總人數都只有十多位。距離佈道會的日期,只有大概六個星期。但我留意他們有個共通點,就是全部都決志信了耶穌。我跟他們說,這是最寶貴和重要的資源!勝過一切我們擁有的才幹和技能。


聚會後,我們分了工,分成五組:詩歌、宣傳/食物/見證、佈置、遊戲,更有新加的話劇組,是幾位新團友帶著信心建議的。讓我們都想像:小堂的少年工作,可以為神做大事,因為神是真真正正在我們當中。還有,要察驗神在不同教會所行的奇事,安排合適的嘉賓來分享,可有效地為所在堂會,注入新的異象和動力的。